盛夏羊城聚贤才,共研眼科手术新突破——泛大湾区眼科手术沙龙圆满落幕
2025年7月6日,由爱尔眼科泛大湾区管委会主办的“泛大湾区眼科手术沙龙”在广州南沙盛大启幕。本次活动以“技术共享、创新共进”为核心理念,汇聚泛大湾区眼科力量,通过无剪辑手术视频的展播与深度交流,共探眼科手术领域的规范化发展路径。
大会现场
本次沙龙活动邀请到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副总裁唐仕波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总院长王铮教授、广西省区总院长李莉教授、广东省区副总院长钟景贤教授、广东省区副总院长俞晓艺教授等爱尔专家;同时,还邀请了深圳市眼科医院赖铭莹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伟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军明教授、暨南大学第1附属医院张静琳教授等专家出席活动。
唐仕波教授致辞
活动伊始,唐仕波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泛大湾区眼科手术沙龙”旨在通过手术视频展播,聚焦临床技术,提升手术精度,推动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同时,此次活动邀请了公立医院体系的专家一并参与,希望通过眼科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在泛大湾区这张画布上,共绘眼科诊疗的新蓝图、新格局。
三大单元聚焦临床实践,多领域专家共探手术精进之道
左上:王铮教授、右上:李莉教授、左下:俞晓艺教授、右下:钟景贤教授
第1单元在王铮教授主持的“TICL植入中导航与OCT的结合”拉开序幕,展示了术前设计与术中确认协同提升手术安全性的实际应用。紧接着,东莞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刘斐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军明教授、爱尔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马红婕教授等专家主持了多例眼底复杂病例,其中不乏膜剥除、黄斑裂孔修复等高技术密度操作,引发现场对手术路径、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积极讨论。
左上:王铮教授、右上:刘斐教授、左下:王军明教授、右下:马红婕教授
第二单元由李莉教授主持,深圳市眼科医院赖铭莹教授、佛山南海爱尔眼科医院晏世刚院长、暨南大学第1附属医院张静琳教授、中山爱尔眼科医院赵岐院长等专家主持的作品内容覆盖白内障合并玻切、玻切联合黄斑前膜剥离、睫状体分离修复等多个场景,不少作品中展现了术者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判断与权衡。
左上:李莉教授、左下:赵岐教授、右上:晏世刚教授、右中:赖铭莹教授、右下:张静琳教授
第三单元则聚焦于白内障领域及部分眼表疑难病例,由钟景贤教授领衔,爱尔眼科佛山区域院长梁先军教授、顺德爱尔眼科医院梁纳院长、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武哲明主任等专家主持的作品,集中展示了4例白内障及角膜相关手术作品,涵盖3D导航辅助操作、感染性角膜病处理、人工晶体断襻应对以及成熟期白内障管理等多个方向。作品中既有新技术的探索,也有术中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引发现场专家就术者判断力、操作稳定性及耗材质量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现场交流深入务实,教学价值突出。
左上:钟景贤教授、右上:梁纳教授、左下:梁先军教授、右下:武哲明教授
左上:赵春阳教授、右上:段虎成教授、左下:邵东平教授、右下:熊露教授
与会医生普遍表示,此次沙龙形式紧凑、氛围开放,不同于传统演讲式学术会议的“单向传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拆解”和“对等交流”。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术者,还是年轻参与者,在此次讨论中都获得了清晰的反馈与新的思路。
学术交流激发创新动能,泛大湾区眼科协同发展再启新程
唐仕波教授总结
唐仕波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给大家带来了眼科手术技术本真、纯粹的样子,专家们坐在一起,为手术设计及技艺各抒己见,这些碰撞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未来,手术沙龙将继续优化组织机制,吸引更多术者参与,通过典型案例、真实操作和专业点评,推动技术标准的内化与风格沉淀,真正让手术沙龙成为大湾区医生群体自我打磨、自我提升的临床平台。
近年来,爱尔眼科泛大湾区始终以推动区域眼科医疗水平协同发展为己任,不断深耕临床与科研领域。2024年,不仅收获了10个省级科研立项、16篇SCI论文及1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丰硕成果,更有唐仕波教授、陈建苏教授的项目荣膺“2024 眼科学中国十大原创进展”,彰显了在原创技术探索上的硬核实力。而泛大湾区疑难眼病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在广州的落地,更打破了地域壁垒,让优质诊疗资源得以高效流动。
此次泛大湾区眼科手术沙龙的圆满举办,正是爱尔眼科泛大湾区在“技术共享、创新共进”道路上的生动实践。未来,爱尔眼科泛大湾区将继续以这样的学术交流为纽带,串联起更多眼科力量,在临床技术规范化、科研创新协同化、诊疗服务均质化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为千万眼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共同书写眼科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终审:唐仕波